物流是國民經濟的紐帶,資本流動是國民經濟的血液,信息流是國民經濟的神經。從國民經濟運行的角度而言,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不難發現,中國的經濟已經操作的高物流成本,阻礙了資本流動,信息流是分裂和不正確的很長一段時間。高昂的物流成本在整個社會影響了國家經濟效益和產業競爭力的提高,可憐的資本流動影響了企業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和不當信息細分市場上增加了企業的交易成本,并導致決策錯誤。過去,當改革釋放出巨大的活力、擴大對外開放、全球化和市場迅速擴大時,“三流”問題不那么突出。然而,在外部需求急劇下降的新形勢下,改革的步伐緩慢,限制市場規模的擴張和競爭日益激烈,國民經濟的高成本和低效率運行不平滑的操作造成的“第三類”越來越難以持續,后果越來越嚴重。
當前,中國宏觀經濟運行不容樂觀。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速放緩至8%以下。2018年6月,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低于5月。2018年6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人指數(PMI)為50。2%。其中,中型企業PMI為50。為0,為臨界點;小企業PMI為47。2%,連續三個月低于臨界點。2018年1月至5月,電力消費同比增速明顯回落。許多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是符合預期,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進入了中速發展階段,中國的經濟轉型將導致經濟增長放緩,或者中國經濟受到外部需求下降的影響,積極的宏觀調控和其他因素導致增長放緩是完全合理的。但我仍然有一種“一點知識,一點知識”的感覺。我們不要用短期問題來掩蓋長期問題,也不要用一般問題來掩蓋特殊問題。無可否認,宏觀經濟性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必須有一個問題與國民經濟的操作如果宏觀經濟表現不滿意,甚至是與國民經濟在很大程度上的操作。國民經濟運行問題必須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宏觀經濟運行中。在一定條件下,國民經濟運行可能成為最重要的宏觀經濟問題。
因此,在當前的轉型升級總體相對困難,短期難以改變由外部需求萎縮,改革面臨諸多阻力的情況下,提高未來中國宏觀經濟表現的方式,比我們需要繼續關注投資、內需和外需、出口和其他因素,有必要加快國民經濟背景的實踐操作,努力改善我國物流、現金流、信息流的經營狀況。